【前言】
贺子珍上过庐山两回。头一回,她终于见到了心心念念的毛主席。再一回,她又碰到了林彪。
1928年11月份,彭德怀和滕代远带着红五军,历经重重困难,好不容易走到了井冈山,最后顺利和红四军碰了头。
红军本来在吃的喝的方面就挺紧缺,现在人又多了,这难题就更突出了。再看国民党那帮人,听说红军两队合了伙,吓得要命。他们觉得,与其干等着挨打,还不如先动手。这么一想,他们马上就把21个团,总共2万人,一股脑儿地往井冈山冲过去了。
1月14号那天,红四军的主力部队开拔去了赣南那边。
贺子珍在井冈山待了一年多了,现在要突然走,心里真有点舍不得。这里留下了她打仗的记忆,还有好多她人生中的大事儿呢。
贺子珍听了这话,好像有所触动,默默地点了点头。
于是,他们告别了井冈山,开始了一段新的旅程。这次行军肯定会很难熬。
雪后的赣南地区,山尖上盖着一层厚厚的雪被子,雪花中还混着雨点,一碰到身体就嗖嗖地化了,让人浑身湿透。这时候,好多战士还穿着轻薄的衣裳,冷得直打哆嗦。
有些战士啊,连鞋子都顾不上穿,就这么一脚深一脚浅地往前走。雪大得都能埋到他们的脚踝,有的人脚都被冻得裂开了口子,雪地里时不时就能看到血迹斑斑的。
而且,他们还碰到了一个大问题,那就是粮食短缺。在上山之前,为了让红五军有更多的粮食,他们就把大部分的粮食都给留下了。
快出发那会儿,前委组织全军搞了个挑粮上山的活动。不过呢,下山的时候,大家伙儿都只拎了一点点回来,结果,没多久就吃光了。
说实话,前委当初的想法有点天真了。他们觉得,一下山就能轻松找到吃的喝的,所以干脆把粮食留给山上的战友。可谁想到呢,赣南这边太偏了,人烟稀少,有时候走两三天都碰不到一个村子能补给一下。
再者,这一带的百姓对红军还不太清楚,因此,红军还没到村里,大伙儿就急着往山上跑,躲了起来。这样一来,红军既买不到粮食,也找不到熟路的向导,对这儿的地形也不熟悉,宿营和侦察工作都挺棘手。有时候,他们一整天都找不到吃的,最后只能饿肚子赶路。
又一个难题紧跟着来了,敌人已经发现有些红军要下山,于是,他们不光集结了大批兵力攻打井冈山,还派了部分军队偷偷跟着红军。这样一来,红军只能在特别困难的情况下和敌人对抗。
这时候,贺子珍怀上了孩子,领导们挺关心她的身体,特地给她配了一匹棕色的马。这马的颜色隐蔽性好,挺合适的。不过呢,虽然有了马,但贺子珍其实没咋骑过。
部队下山不久,就碰上了敌人。为了甩掉敌人,他们只能离开大路,改走小路,白天藏着,晚上赶路。
山路既曲折又窄小,有时候连一个人走都费劲,马儿能起的作用就很有限了。碰到这种情况,贺子珍就得亲自拉着马走。
遇到下雨下雪的天,贺子珍自己也冻得直哆嗦,粮食买不到,部队没得吃的时候,她也饿得慌。但就算是这样又冷又饿的时候,贺子珍也没喊过一句苦,一句累,更没有半句怨言。
1月23号那天,红四军的主力部队成功打下了挺富裕的大余县。然后呢,大伙儿就打算在这个地方筹集点粮食和资金。
到了大余县,贺子珍和政工干部一块儿上了街,开始筹集钱粮。工作进行得还算顺畅,不过,就在第二天快天黑的时候,发生了点突发状况。
大余城外面突然枪声大作,咋回事呢?原来啊,国民党那边的金汉鼎和李文彬的部队,打听到红军主力要动的消息,立马就慌慌张张地赶了过来,把红军给团团围住了。
红四军到大余时,手头就只有两个团和两个营。他们刚到大余才一天,还没来得及把老百姓们组织起来,消息也不灵通。再说了,谁也没想到敌人会这么快就偷袭。一时间,部队根本没法迅速集结。结果,等发现敌人已经悄悄把大余给围了,再想统一指挥调度,已经来不及了。
陈毅跟他们一块儿到了二十八团团部,接着就直奔前线。不一会儿,毛主席就瞧出不对劲了,二十八团压根儿没好好抵抗,一直在往后退。他眉头一皱,赶紧让警卫员把团长林彪找来。林彪一到,毛主席就直截了当地对他说:“
听了毛主席的吩咐,林彪连连点头应承。可他一回到战场上,眼瞅着二十八团不停地往后撤,心里头一下子就怵了。他连叫大家抵抗都没敢,就直接跟着大军屁股后面逃开了。
陈毅当时正跟在毛主席旁边,一听到动静,眼睛也瞅见了林彪,他赶忙大声叫了起来:“
林彪压根没理睬那人,就像是耳边风一样,没当回事,头也没回,撒腿就跑,一直跑到他觉得安全的地儿了才停下脚步。
到了紧要关头,贺子珍掏出手枪,紧紧跟着毛主席,生怕他有啥闪失。
在这个紧要时刻,红四军的大多战士都不怕敌人。三十一团在没有统一领导的情况下,还是勇敢地跟敌人干上了。独立营和特务营的兄弟们也是豁出去了,特别是独立营的营长张威,他在这场战斗中英勇地献出了生命。
乱战中,贺子珍骑的小棕马跑丢了,但她没去追,而是和大家一起走到宿营地。到了那儿,大家才松了口气。为了隐蔽,红军没生火做饭,尽管他们已经饿了一天多,肚子咕咕叫,却都憋着没说。大伙儿就这么饿着,一直等到天亮。
【我想见见她,毕竟是十年的夫妻嘛】
1959年那会儿,中央在庐山开了个大会,陶铸和他老婆曾志一块儿去了。刚到住的地方没多久,就接到了一个从老远打来的电话,说冯白驹因为心肌梗塞被送进了南昌的医院,情况挺严重的。一听这话,他俩二话不说,马上就坐飞机赶到了南昌。
陶铸去医院探望了冯白驹,另一边,曾志听说贺子珍现在在南昌,心里就琢磨着去见她一面。要知道,她们俩在井冈山时期可是并肩作战的老战友了。想当年,贺子珍从苏联回来那会儿,曾志还特地去探望过她。这一晃眼,十二年都过去了,也不知道她现在身体咋样了。
1958年,贺子珍到了南昌,住进了洪都宾馆。没多久,她就跟人说想在南昌长住,毕竟这儿是她的老家嘛。江西省委很快就把贺子珍的意思上报给了中央,中央也批准了她的请求。
秋天刚开始那会儿,贺子珍搬到了一个带小院儿的二层楼房里,卢泮云这个随身护士也被安排过去照顾她。那段日子,贺子珍过得挺平常,就像个普通人一样。
曾志一来,贺子珍别提多高兴了。但曾志瞅着贺子珍,心里头五味杂陈,她这才刚过五十,头发就白了,身子骨也瘦得让人心疼,过得就跟普通老百姓家的妇女没啥两样。这次碰面,曾志心里头真是受到了不小的触动。
毛主席明白这事儿挺棘手,就对曾志说,让她跟汪东兴说一声,趁着江青还没过来,把贺子珍给接过来。
7月9号晚上大概九点多,贺子珍被带到了二楼的客厅,她在那儿待了差不多一个半小时。后来,水静上楼把她搀扶下来,然后她就坐车离开了180别墅。
第二天一大早,贺子珍就被人送下了山。
【毛主席爱庐山,他还会来的】
1960年夏天,林彪和老婆叶群又带着两个孩子到庐山去养身体了,这回他们还是住进了180别墅。林彪和叶群在楼上休息,俩孩子老虎和豆豆则在楼下。跟1958年比起来,林彪的身体这次算是好多了,能出门溜达溜达了,虽然走得不算远,但俩孩子有时也会陪着老爸一起走走。
林彪一家两回在美庐住的时候,都是孟昭藩给他们当的司机。
林彪那会儿肠胃有点问题,每天早晚都得用盆蒸点药。刚吃完晚饭不久,他就坐在窗边,安静地听收音机。
有人来找林彪,门口的警卫赶紧把访客的名字告诉了叶群。叶群一听这名字,眼睛立马瞪圆了,急急忙忙从二楼冲了下来。她赶紧把两位女士迎上楼,接着就扯着嗓子喊:“育荣,快来瞧瞧,看谁来了!”
叶群听到声音,抬眼望去,接着笑眯眯地问:“啥时候上的庐山啊?”
他用江西口音说道:“我刚到这儿。听说你住在180号,就顺道过来瞧瞧你。小林啊,你身子骨还硬朗不?”
听到别人管林彪叫“小林”,旁边站着的那个年轻服务员心里也犯嘀咕,这家伙到底是何方神圣啊?
一瞧,说话的是位大概四五十岁的女同志,长得挺耐看。她旁边跟着个年轻姑娘,脸蛋圆圆的,笑起来那叫一个甜。
林彪乐呵呵地说:“我还是老样子,每天翻不了几页书。不过呢,感觉精神状态比在山上那会儿要好一些了。”
叶群听着丈夫的话,也忍不住开口说:“林总身体不行,肩上担子又沉,每天都拼了命地看文件,还有主席的书。子珍同志,你晓得的,在井冈山那会儿,林总就一直紧跟着主席干。”
这时候,服务员突然明白了过来,哎呀,原来那位年纪稍大的女同志是贺子珍,她旁边跟着的是贴身护士卢泮云。
在湖北黄冈,当地人管妹妹叫娘娘,这是他们那里的方言。按黄冈人的说法,娘娘其实就是家里的小妹。黄冈土话里,称妹妹为娘娘,挺有意思的。在黄冈,如果你听到有人叫娘娘,那指的就是他的妹妹。
豆豆和老虎乖乖地跟着妈妈,走到贺子珍面前,齐声喊道:“贺娘娘,您好!”接着又转头对贺子珍旁边的卢泮云说:“卢姐姐,你也好呀!”他们认识卢泮云,是因为在去庐山之前,家里大人带着他们去了南昌看望贺子珍,那时候卢泮云就陪在贺子珍身边,所以孩子们对她印象挺深的。
贺子珍在美庐待了快一个小时,然后就和卢泮云一起走了。
1960年那会儿,贺子珍住在脂红路162号的别墅里,她要是想去美庐,有条近道儿,就是穿过后门直接过去,不用绕大圈子。说起来,这后门啊,在1959年庐山会议那会儿,因为要保证毛主席的安全,就给锁上了。等会议一完事儿,门又给打开了。贺子珍呢,就是走的这个后门回家的。
晚上到家后,贺子珍一根接一根地抽了好几支烟。
去探望林彪前,贺子珍心情还算可以。显然,叶群的那些话让她心里有了触动。打从回来,她就一直坐在床边没动。卢泮云悄悄地给她端了杯水,然后挨着她也坐了下来。
贺子珍性格内向,不怎么爱聊天,碰到烦心事儿时,她总是默默地找个地儿坐下。这时候,卢泮云就会悄悄地坐过去,啥也不说,就是给她倒杯水,或者递根烟,陪着她。
所以,那天晚上贺子珍回家后,接连抽了好些烟,然后随口说了一句:“毛主席特别喜欢庐山,他以后肯定还会再来的。”
明显感觉到,她心里还惦记着要在庐山和毛主席见上一面。
贺子珍料想得对,毛主席第二年真的又去了庐山,开了第二次庐山会议,还是住在那美庐别墅里。不过呢,这回贺子珍没去成山上。